参宝有话说 |送你一份“心处方”
来源:杏林花开育心工作室 作者:杏林花开育心工作室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0-05-08 15:53:48
A A A

当危机来临时,我们通常都会感到恐慌——恐惧和焦虑,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抑郁、愤怒,导致我们应对失当甚至造成传染等次生灾害。



新型肺炎疫情不断发展。普通民众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到现在的谈虎色变,每天不断刷微信微博,关注各种网络消息,给心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情绪问题难以避免,但过度的焦虑、恐怖、失眠等问题,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状况。

作为非武汉人,我们对这场“新肺炎”开始只是围观,直到武汉封城,才突然神色肃穆。

此番肺炎,是新病毒,人类没有经验、探索需要时间,而各种看起来“严阵以待”“情势紧张”“前后矛盾”“实时报道”的图片、信息都增加了人们内心的不确定性,慌源于未知和不可控。

于是只要手机在手,就随时查看疫情报道,还嫌它更新得不够快;原本就咳嗽、发烧的人会不停地量体温、核对症状;人们抢购口罩、退旅行票、防范周遭;公众场合,谁要是敢咳嗽一声,都会被周围的人强烈嫌弃。

在这个本该欢聚团圆的好日子,走出家门却成了一件需要谨慎思考的“负责任”的行为……遭遇这场“肺炎危机”,怎么可以不那么慌张?


当危机来临时,我们通常都会感到恐慌——恐惧和焦虑,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抑郁、愤怒,导致我们应对失当甚至造成传染等次生灾害。

新型肺炎疫情不断发展。普通民众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到现在的谈虎色变,每天不断刷微信微博,关注各种网络消息,给心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情绪问题难以避免,但过度的焦虑、恐怖、失眠等问题,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状况。

作为非武汉人,我们对这场“新肺炎”开始只是围观,直到武汉封城,才突然神色肃穆。

此番肺炎,是新病毒,人类没有经验、探索需要时间,而各种看起来“严阵以待”“情势紧张”“前后矛盾”“实时报道”的图片、信息都增加了人们内心的不确定性,慌源于未知和不可控。

于是只要手机在手,就随时查看疫情报道,还嫌它更新得不够快;原本就咳嗽、发烧的人会不停地量体温、核对症状;人们抢购口罩、退旅行票、防范周遭;公众场合,谁要是敢咳嗽一声,都会被周围的人强烈嫌弃。

在这个本该欢聚团圆的好日子,走出家门却成了一件需要谨慎思考的“负责任”的行为……遭遇这场“肺炎危机”,怎么可以不那么慌张?

 

参宝提醒

疫情时期,在增加身体免疫力的同时,更要增强心理免疫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专家杨灿副教授就此开出以下“处方”。

1.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将肉蛋鱼奶等动物性食物加热熟透,同时需要保持适度合理的适合体质的居家锻炼。

2. 减低刷手机和新闻的频率

不同于当年,现在接受信息的渠道极多。打开手机,可以说各种信息不停轰炸,消息层出不穷,各种软件里的真假消息让人难以分辨,增加了人们焦虑恐慌的情绪,影响心情。可以减少刷手机频率,每天定时接受官方信息。

3.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

在不外出的情况下,可以适度选择家中的娱乐活动。

4.正视并接纳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

要正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情绪。面对未知的病毒,我们很难做到淡定。由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是全新的病毒,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会让很多人感到病毒“无处不在”,难以预防。

所以,当我们在这样的大事件中,只要作为一个社会人,都会自然地出现一些情绪反应。这是非常正常的,不要因此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自己是不是意志力不够坚定等这样的自我贬低。不要严苛要求自己。

5.正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当人类处于应激状态时,身体自然会出现一些反应。如失眠、胃口下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身体乏力、精力倦怠;或者看到网络上介绍的新型肺炎的症状时,由于心理暗示,感到咽干咽痛胸闷、头昏等等。

首先要正视这些症状,告诉自己情绪不好、恐惧害怕焦虑担心时,就是会有这些不舒服;其次正常作息、规律生活、适量运动、转移注意力等等。如果症状严重持续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需要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友爱善行,人际支持,连接彼此。这场“肺炎危机”中,没有人是孤岛,若成为孤岛,必然最先被冲垮

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远程的方式,加强和家人,亲朋好友的联系,对身边的人给与积极主动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生活在亲善友爱的社会环境中,既能疏导负面情绪,也能通过积极的情绪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增加抗击疾病的能力。

此次肺炎危机,真正受直接影响的还是有限的少数人,作为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在危机中调整好心态,在积极的自我保护基础上减少过度恐慌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理性平和:相信科学,相信此前的成功经验,即理性心态。

自尊自信:危机来临,既要民主监督,更要团结一致,不消极抱怨,积极乐观,此即自尊自信。

亲善友爱:当人们遭遇困难、压力和恐慌时,更需要亲密关系的支持和滋养。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399

  • 心理咨询中心

  • 杏林花开育心工作室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