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进行时,准备从“心”开始
来源:杏林花开育心工作室 作者:杏林花开育心工作室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0-05-08 17:55:02
A A A

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复学的号角也已吹响。在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不平常”的假期和两个多月的网络学习后,高校学子对复学既充满期待,也会感到困惑。

有些同学免不了还会有一些担心和焦虑:担心学习状态受影响;担心毕业实习考研受影响;担心复学后宿舍班级关系不如以前融洽……这些困扰或多或少会给同学们带来适应性困难。不要害怕,来自心理咨询中心的温馨小贴士,帮助大家从“心”做好准备:




一、自助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波及了全世界,不仅严重危及民众的生命安全,也引发了人的一系列身心应激反应,导致民众在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上出现了一系列偏差和失衡,严重的甚至出现了心理危机。

作为医学院校大学生,我们在认真做好疫情防护、筑牢自身身体健康防线的同时,更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主动调适自己的身心,不断提升“心理免疫力”,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复学生活。

建立安全认知

01

一是要树立“疫情总会战胜,一切回归正常”的科学认知,坦然接受复学,“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病毒可以把一个国家的人民打倒”(闻玉梅院士)。

二是接纳并调节焦虑不安的情绪,可以告诉自己,“这些想法和情绪都是压力下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可以采用“安全岛法”自我调节: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安全岛”(一个自己感觉最安全、最舒适的地方,可以在你内心深处,也可以是曾经到过的某处),脑海里可以不断回想自己身处“安全岛”时的心情,想象自己并没在经历痛苦,而是身处在一个保护性的、充满爱意的、安全的地方,负面情绪可逐渐得到缓解。

三是仍然要做好必要的自我防护,做到“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多通风、分散坐,错峰吃饭、科学消毒”等,既保护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他人健康负责。

2.积极调动活力

02

长时间封闭在家里导致人际互动和活动减少,易产生情绪低落和压抑,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让自己“动起来”。

一是要保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特别是要制定复学后的学业目标与计划,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积极投入学习,让自己的大脑处于激活并兴奋的状态,为提升专业能力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是要适当增加锻炼或运动,恢复自身的兴趣爱好,使得自己整个身心处于积极开放的状态。

三是多与老师、同学、朋友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互动,增强情感交流与社会支持,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获得更强的安全感。

预防各种焦虑

03

过分担忧自己患病易产生焦虑反应。

一是要接纳自己的情绪,面对疫情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的,是正常人在非正常情况下的一种正常反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面对和适应当下环境,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二是要转移注意力,避免整日以疾病为中心的生活状态,减少对疫情和疾病的过分关注,积极参与到复学后的学习生活中。

三是坚持合理饮食,作息规律,保持良好心态,科学认识疾病,积极锻炼身体,做好自我健康防护。

密集的疫情信息容易诱发信息焦虑,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心理学研究发现,负面信息关注越多,安全感和自尊感越低。

一是要改变“强迫性刷屏”行为,通过控制自己每天看手机的时间,通过在固定时间关注官媒信息的方式,减少海量负面信息的输入,降低不确定和超载信息带来的焦虑不安。

二是要“回归生活”,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多关注复学后的学校信息,做好学习计划安排,这样既可以分散我们对疫情消息的过度关注,也可以保持相对好的精力和心情投入学习。

避免恐惧与强迫

04

过度担心易产生恐惧心理。

一是可以做放松练习(比如呼吸训练、蝴蝶拍等)或者通过运动等方式放松自己,身体放松下来后、焦虑情况也会慢慢缓解。

二是采用经验掣法进行调节。经验掣是某个能够让自己感到安全、平静的一个物件、话语、姿势或情境等等。经验掣法就是在恐惧时,激活经验掣,重回经验掣唤起的温暖、安全和力量,从而化解恐惧。比如“人生没有跨不过去的恐惧和害怕”这句话,就是很多人的经验掣,当想到这句话时,就会唤起自己的温暖感、安全感,从而调适自己的恐惧。

三是用心保持对环境的关注和觉察,比如认真观察图书馆、教室、宿舍的空间、光线和设施,认真感受自己走在校园时,脚与地面的触感,用心倾听他人的话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校园环境的熟悉感和安全感会重新建立,自己也会慢慢的信任你所处的物理和人际环境。

疫情导致的强迫反应,即使复学后,洗手、消毒也并不是问题,只是这类行为让自己无法正常生活了才是问题。

一是转移注意力,将对病毒及健康损害的关注点转移到每日必须完成的事情上,转移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减少胡思乱想。

二是采取自我行为干预,比如闭气法,当强迫想法出现时,请立刻屏住呼吸,直到自己的极限,此时脑子里面一片空白,强迫想法自然也会消失。当强迫想法再次冒出来时,再闭气,如此反复,强迫想法的频率会逐渐降低。(注意:在使用这个方法前,务必确保自己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等身体疾病。)

保持良好睡眠

05

有些同学复学后可能还会因疫情引发睡眠问题。

一是要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寝室和床铺的清洁卫生、被褥床单柔软、清爽、干燥,床铺上不过多堆砌杂物;遵守作息时间,熄灯后马上睡觉,不做其他事情,避免无关刺激和干扰。

二是采用呼吸觉察进行调节。以舒服的姿势躺在床上,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感受随着呼吸,鼻腔、胸腔和腹部的变化;如果注意力转移,接受这种转移,不批评自己,提醒自己回到对呼吸的觉察和身体的感受上来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坚持一段时间,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是运用音乐放松进行调节。临睡前,可以听一段轻柔的音乐,伴随着音乐,做一些轻松、平静、美好、慈爱的冥想,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安然入眠。

静心理顺思路

06

严重突发事件让人或多或少会感到千头万绪、抓不住重点,越是此时越需要保持觉察和冷静。

一是可以试着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来提高效率:优先做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其次是紧急的事情,然后做重要的事情,最后处理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我很棒、我能行、生活会越来越好”。

二是通过行为管理,避免过多刺激的干扰,比如将手机调至静音,放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将电脑、微信和QQ提醒调至静音,并将窗口缩小到后台,避免图标的闪动。

三是运用科学方法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比如在看书和资料时,边看边做笔记,对重点内容通过划线、标注等方式加以突出,将思考的问题和想法及时写在纸上或录制语音加以保存,便于及时整理和处理。

积极应对复试

07

因为突发的公共危机导致自身现有资源及能力无法应对当下问题而产生的身心状态的失衡,是正常的心理感受和反应。

一是要相信你不是孤立地面对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会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持对考研信息的积极关注,并制定计划认真复习有关的课程及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接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担忧、焦躁、无力等负面情绪,适度放松,合理宣泄,建立稳定平和的心态。

三是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可以和家人、老师、朋友交流自己的担忧,倾诉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友善对待他人

08

面对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归来的同学,理性上知道应该给予关心和支持,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内心仍会有矛盾,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是要保持科学理性,要知道该消灭的是病毒,该防备的是疫情,不能污名化疫区的同学。

二是要设身处地地体会疫区同学所经历的危机或创伤,既不过度关注,过分追问,避免他们的“二次创伤”,同时也要给与真诚的关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反应,如果他们出现身心不适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他们出现严重的身心反应要积极报告辅导员或心理老师,给予专业的教育、引导、咨询和帮助。

恰当把握距离

09

人际距离的适当增加有利于个体获得自主感和安全感,但是过远的人际距离,会导致个体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一是复学后,同学们一段时期内还会下意识和习惯性地与他人保持距离,适度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是有必要的,但可以拉近心理距离,可以通过对共同经历的疫情事件的讨论分享,加强与同学间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二是通过真诚的倾听和共情,在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照顾,相互支持、帮助。线上可采用QQ、微信、微博、电话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状态和心得体会,经常关注同学朋友的动态,加强与同学的互动。

积极寻求帮助

10

如果你或周围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并持续超过2周以上,请尽快就医或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1)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脑海中或梦中持续出现与疫情相关的画面,并且感到非常痛苦;

(3)回避跟疫情相关的话题、场所、活动,对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4)感觉空虚、变得迟钝及麻木、变得退缩或孤立;

(5)经常出现难以入睡,警觉过高以及过分的惊吓反应。





二、助人篇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疫情发生后,全国驰援武汉和湖北,共同抵御病毒无情的侵袭。这样的团结互助,让我们不仅得到实际的帮助,更感觉到温暖感动,点燃战胜困难的勇气。

复学后,同学们更要彼此扶助、彼此疼惜,才是帮助自己、帮助人类战胜困难的最有效方式,这也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利他助人的遗传密码。

同时,情绪也是最容易相互感染的,我们帮助同学稳定情绪,哪怕只有一点点,或许得到的就是稳定和谐的安宁心理环境。助人也是自助的一种途径。




三、团体篇


复学说明我们的生活在逐步走向正轨,我们也期待随着生活的正常化,心能安定下来。在经历这样的疫情以后,或许我们的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经历疫情期间,我们从全新的视角感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感受与家庭、同学、朋友、老师,与班级、学校、社会的连接。复学后,这种联结会带给我们迎接新生活的力量,这种联结更是心理力量的来源之一。作为团体中的一分子,我们可以做得更多些。

复学后,可以组织开展分享活动。第一步允许同学们表达各种情绪,第二步分享一些积极有用的信息,第三步讨论当下可以做哪些实际行动来面对不一样的复学生活。通过表达、分享和讨论,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做一些对疫情有帮助的事情,同时通过其他同学的反馈和肯定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联结和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可以付诸行为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

复学后,虽然与家人相隔异地,更需要加强与家人的联系,及时告知彼此近况,相互鼓励。此次疫情中有的同学家人感染病毒,甚至离世,我们应该建立班集体情感支持系统,代替离去的亲人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他们感觉不孤单。

复学后,可以通过团队建设或者班会活动讨论,在应对疫情危机的过程中,我们调动了哪些内在的心理资源让自己变得更勇敢、坚强,更加善于合作?通过团体讨论,我们会发现人类是有希望的,从而增强疫情后的心理免疫力,发挥内心积极的力量。

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复学的号角也已吹响。在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不平常”的假期和两个多月的网络学习后,高校学子对复学既充满期待,也会感到困惑。

有些同学免不了还会有一些担心和焦虑:担心学习状态受影响;担心毕业实习考研受影响;担心复学后宿舍班级关系不如以前融洽……这些困扰或多或少会给同学们带来适应性困难。不要害怕,来自心理咨询中心的温馨小贴士,帮助大家从“心”做好准备:


一、自助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波及了全世界,不仅严重危及民众的生命安全,也引发了人的一系列身心应激反应,导致民众在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上出现了一系列偏差和失衡,严重的甚至出现了心理危机。

作为医学院校大学生,我们在认真做好疫情防护、筑牢自身身体健康防线的同时,更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主动调适自己的身心,不断提升“心理免疫力”,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复学生活。

建立安全认知

01

一是要树立“疫情总会战胜,一切回归正常”的科学认知,坦然接受复学,“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病毒可以把一个国家的人民打倒”(闻玉梅院士)。

二是接纳并调节焦虑不安的情绪,可以告诉自己,“这些想法和情绪都是压力下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可以采用“安全岛法”自我调节: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安全岛”(一个自己感觉最安全、最舒适的地方,可以在你内心深处,也可以是曾经到过的某处),脑海里可以不断回想自己身处“安全岛”时的心情,想象自己并没在经历痛苦,而是身处在一个保护性的、充满爱意的、安全的地方,负面情绪可逐渐得到缓解。

三是仍然要做好必要的自我防护,做到“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多通风、分散坐,错峰吃饭、科学消毒”等,既保护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他人健康负责。

2.积极调动活力

02

长时间封闭在家里导致人际互动和活动减少,易产生情绪低落和压抑,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让自己“动起来”。

一是要保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特别是要制定复学后的学业目标与计划,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积极投入学习,让自己的大脑处于激活并兴奋的状态,为提升专业能力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是要适当增加锻炼或运动,恢复自身的兴趣爱好,使得自己整个身心处于积极开放的状态。

三是多与老师、同学、朋友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互动,增强情感交流与社会支持,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获得更强的安全感。

预防各种焦虑

03

过分担忧自己患病易产生焦虑反应。

一是要接纳自己的情绪,面对疫情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的,是正常人在非正常情况下的一种正常反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面对和适应当下环境,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二是要转移注意力,避免整日以疾病为中心的生活状态,减少对疫情和疾病的过分关注,积极参与到复学后的学习生活中。

三是坚持合理饮食,作息规律,保持良好心态,科学认识疾病,积极锻炼身体,做好自我健康防护。

密集的疫情信息容易诱发信息焦虑,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心理学研究发现,负面信息关注越多,安全感和自尊感越低。

一是要改变“强迫性刷屏”行为,通过控制自己每天看手机的时间,通过在固定时间关注官媒信息的方式,减少海量负面信息的输入,降低不确定和超载信息带来的焦虑不安。

二是要“回归生活”,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多关注复学后的学校信息,做好学习计划安排,这样既可以分散我们对疫情消息的过度关注,也可以保持相对好的精力和心情投入学习。

避免恐惧与强迫

04

过度担心易产生恐惧心理。

一是可以做放松练习(比如呼吸训练、蝴蝶拍等)或者通过运动等方式放松自己,身体放松下来后、焦虑情况也会慢慢缓解。

二是采用经验掣法进行调节。经验掣是某个能够让自己感到安全、平静的一个物件、话语、姿势或情境等等。经验掣法就是在恐惧时,激活经验掣,重回经验掣唤起的温暖、安全和力量,从而化解恐惧。比如“人生没有跨不过去的恐惧和害怕”这句话,就是很多人的经验掣,当想到这句话时,就会唤起自己的温暖感、安全感,从而调适自己的恐惧。

三是用心保持对环境的关注和觉察,比如认真观察图书馆、教室、宿舍的空间、光线和设施,认真感受自己走在校园时,脚与地面的触感,用心倾听他人的话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校园环境的熟悉感和安全感会重新建立,自己也会慢慢的信任你所处的物理和人际环境。

疫情导致的强迫反应,即使复学后,洗手、消毒也并不是问题,只是这类行为让自己无法正常生活了才是问题。

一是转移注意力,将对病毒及健康损害的关注点转移到每日必须完成的事情上,转移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减少胡思乱想。

二是采取自我行为干预,比如闭气法,当强迫想法出现时,请立刻屏住呼吸,直到自己的极限,此时脑子里面一片空白,强迫想法自然也会消失。当强迫想法再次冒出来时,再闭气,如此反复,强迫想法的频率会逐渐降低。(注意:在使用这个方法前,务必确保自己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等身体疾病。)

保持良好睡眠

05

有些同学复学后可能还会因疫情引发睡眠问题。

一是要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寝室和床铺的清洁卫生、被褥床单柔软、清爽、干燥,床铺上不过多堆砌杂物;遵守作息时间,熄灯后马上睡觉,不做其他事情,避免无关刺激和干扰。

二是采用呼吸觉察进行调节。以舒服的姿势躺在床上,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感受随着呼吸,鼻腔、胸腔和腹部的变化;如果注意力转移,接受这种转移,不批评自己,提醒自己回到对呼吸的觉察和身体的感受上来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坚持一段时间,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是运用音乐放松进行调节。临睡前,可以听一段轻柔的音乐,伴随着音乐,做一些轻松、平静、美好、慈爱的冥想,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安然入眠。

静心理顺思路

06

严重突发事件让人或多或少会感到千头万绪、抓不住重点,越是此时越需要保持觉察和冷静。

一是可以试着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来提高效率:优先做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其次是紧急的事情,然后做重要的事情,最后处理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我很棒、我能行、生活会越来越好”。

二是通过行为管理,避免过多刺激的干扰,比如将手机调至静音,放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将电脑、微信和QQ提醒调至静音,并将窗口缩小到后台,避免图标的闪动。

三是运用科学方法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比如在看书和资料时,边看边做笔记,对重点内容通过划线、标注等方式加以突出,将思考的问题和想法及时写在纸上或录制语音加以保存,便于及时整理和处理。

积极应对复试

07

因为突发的公共危机导致自身现有资源及能力无法应对当下问题而产生的身心状态的失衡,是正常的心理感受和反应。

一是要相信你不是孤立地面对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会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持对考研信息的积极关注,并制定计划认真复习有关的课程及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接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担忧、焦躁、无力等负面情绪,适度放松,合理宣泄,建立稳定平和的心态。

三是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可以和家人、老师、朋友交流自己的担忧,倾诉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友善对待他人

08

面对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归来的同学,理性上知道应该给予关心和支持,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内心仍会有矛盾,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是要保持科学理性,要知道该消灭的是病毒,该防备的是疫情,不能污名化疫区的同学。

二是要设身处地地体会疫区同学所经历的危机或创伤,既不过度关注,过分追问,避免他们的“二次创伤”,同时也要给与真诚的关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反应,如果他们出现身心不适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他们出现严重的身心反应要积极报告辅导员或心理老师,给予专业的教育、引导、咨询和帮助。

恰当把握距离

09

人际距离的适当增加有利于个体获得自主感和安全感,但是过远的人际距离,会导致个体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一是复学后,同学们一段时期内还会下意识和习惯性地与他人保持距离,适度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是有必要的,但可以拉近心理距离,可以通过对共同经历的疫情事件的讨论分享,加强与同学间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

二是通过真诚的倾听和共情,在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照顾,相互支持、帮助。线上可采用QQ、微信、微博、电话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状态和心得体会,经常关注同学朋友的动态,加强与同学的互动。

积极寻求帮助

10

如果你或周围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并持续超过2周以上,请尽快就医或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1)恐惧,无法感觉安全;

(2)脑海中或梦中持续出现与疫情相关的画面,并且感到非常痛苦;

(3)回避跟疫情相关的话题、场所、活动,对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4)感觉空虚、变得迟钝及麻木、变得退缩或孤立;

(5)经常出现难以入睡,警觉过高以及过分的惊吓反应。


二、助人篇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疫情发生后,全国驰援武汉和湖北,共同抵御病毒无情的侵袭。这样的团结互助,让我们不仅得到实际的帮助,更感觉到温暖感动,点燃战胜困难的勇气。

复学后,同学们更要彼此扶助、彼此疼惜,才是帮助自己、帮助人类战胜困难的最有效方式,这也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利他助人的遗传密码。

同时,情绪也是最容易相互感染的,我们帮助同学稳定情绪,哪怕只有一点点,或许得到的就是稳定和谐的安宁心理环境。助人也是自助的一种途径。


三、团体篇


复学说明我们的生活在逐步走向正轨,我们也期待随着生活的正常化,心能安定下来。在经历这样的疫情以后,或许我们的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经历疫情期间,我们从全新的视角感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感受与家庭、同学、朋友、老师,与班级、学校、社会的连接。复学后,这种联结会带给我们迎接新生活的力量,这种联结更是心理力量的来源之一。作为团体中的一分子,我们可以做得更多些。

复学后,可以组织开展分享活动。第一步允许同学们表达各种情绪,第二步分享一些积极有用的信息,第三步讨论当下可以做哪些实际行动来面对不一样的复学生活。通过表达、分享和讨论,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做一些对疫情有帮助的事情,同时通过其他同学的反馈和肯定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联结和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可以付诸行为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

复学后,虽然与家人相隔异地,更需要加强与家人的联系,及时告知彼此近况,相互鼓励。此次疫情中有的同学家人感染病毒,甚至离世,我们应该建立班集体情感支持系统,代替离去的亲人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他们感觉不孤单。

复学后,可以通过团队建设或者班会活动讨论,在应对疫情危机的过程中,我们调动了哪些内在的心理资源让自己变得更勇敢、坚强,更加善于合作?通过团体讨论,我们会发现人类是有希望的,从而增强疫情后的心理免疫力,发挥内心积极的力量。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399

  • 心理咨询中心

  • 杏林花开育心工作室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