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1.逃避性防御机制
以逃避和消极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1)压抑: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我不要再想它了”,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做梦、不小心说溜了嘴或偶然有失态的行为表现,都是这种压抑的结果。
(2)否定: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3)退行: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2.自骗性防御机制
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1)反向作用: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唯恐自己会做出,乃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称为反向。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表现的外在行为,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比的,如“此地无银三百两”。
(2)合理化: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身免受伤害。常见有三种方式:
1)酸葡萄,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
2)甜柠檬,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的或拥有的是最佳的抉择。如,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说她有内在美;嫁给木讷寡言的丈夫,说他忠厚老实;孩子资质平庸,说他“傻人有傻福”。
3)推诿,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脱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当其过错,使个人心灵达到平静。例如,学生考试失效,不愿承认是自己准备不足,而说老师教得不好、老师评卷不公或说考题超出范围。
(3)仪式与抵消:就是用象征式的事情和行动来尝试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减轻心理上的罪恶感。如:一位工作繁忙无暇陪孩子的父亲,提供孩子最好的物质来消除心中愧疚感,并且以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照顾孩子的。
3.攻击性防御机制
心里产生不愉快,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过错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
(1)转移:指原先时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达,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例如:一个无故被责怪的学生说,“所有的老师都是不明事理的”。
(2)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有一首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就是投射的例子。
4.建设性防御机制
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有建设性的。
(1)升华: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俄、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例如《少年维特之烦恼》作者歌德,失恋时创作了此书。
(2)认同(自居):个体有意识的向别人模仿的过程,尤其向那些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挫折折所带来的焦虑。例如:一个自幼失学的人,加入某个学术研究团体成为该团体的荣誉会员,并且不断向人夸耀他在该团体中的重要性。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399
心理咨询中心
杏林花开育心工作室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