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格测试——MBTI性格类型测试问卷
1.请在心态平和及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才开始答题。
2.每道题目均有两个答案:A和B。请仔细阅读题目,按照与你性格相符的程度分别给A和B赋予一个分数,并使一组中的两个分数之和为5。最后,请在问卷后的答题纸上相应的方格内填上相应的分数。
3.请注意,题目的答案无对错之分,你不需要考虑哪个答案“应该”更好,而且不要在任何问题上思考太久,而是应该凭你心里的第一反应做出选择。
4.如果你觉得在不同的情境里,两个答案或许都能反映你的倾向,请选择一个对于你的行为方式来说最自然、最顺畅和最从容的答案。
例子:“你参与社交聚会时”
A.总是能认识新朋友。(4)
B.只跟几个亲密挚友呆在一起。(1)
很明显,你参与社交聚会时有时能认识新朋友,有时又会只跟几个亲密挚友呆在一起,在以上的例子中,我们给总是能认识新朋友打了4分,而给只跟几个亲密挚友呆在一起打了1分。当然,在你看来,也可能是3+2或者5+0,也可以是其他的组合。
一、请在以下范围内一一对应地选择你对以下项目的赋值:
最小——————————————————————————最大
0 1 2 3 4 5
1.当你遇到新朋友时,你
A.说话的时间与聆听的时间相当。( )
B.聆听的时间会比说话的时间多。( )
2.下列哪一种是你的一般生活取向?
A.只管做吧。( )
B.找出多种不同选择。( )
3.你喜欢自己的哪种性格?
A.冷静而理性。( )
B.热情而体谅。( )
4.你擅长
A.在有需要时间时同时协调进行多项工作。( )
B.专注在某一项工作上,直至把它完成为止。( )
5.你参与社交聚会时
A.总是能认识新朋友。( )
B.只跟几个亲密挚友呆在一起。( )
6.当你尝试了解某些事情时,一般你会
A.先要了解细节。( )
B.先了解整体情况,细节容后再谈。( )
7.你对下列哪方面较感兴趣?
A.知道别人的想法。( )
B.知道别人的感受。( )
8.你较喜欢下列哪个工作?
A.能让你迅速和即时做出反应。( )
B.能让你定出目标,然后逐步达成目标的工作。( )
二、下列哪一种说法较适合你?
9.A.当我与友人尽兴后,我会感到精力充沛,并会继续追求这种欢娱。( )
B.当我与友人尽兴后,我会感到疲累,觉得需要一些空间。( )
10.A.我较有兴趣知道别人的经历,例如他们做过什么?认识什么人?( )
B.我较有兴趣知道别人的计划和梦想,例如他们会往哪里去?憧憬什么?( )
11.A.我擅长订出一些可行的计划。( )
B.我擅长促成别人同意一些计划,并衷力合作。( )
12.A.我会突然尝试做某些事,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
B.我尝试做任何事前,都想事先知道可能有什么事情发生。( )
13.A.我经常边说话,边思考。( )
B.我在说话前,通常会思考要说的话。( )
14.A.四周的实际环境对我很重要,而且会影响我的感受。( )
B.如果我喜欢所做的事情,气氛对我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 )
15.A.我喜欢分析,心思缜密。( )
B.我对人感兴趣,关心他们所发生的事。( )
16.A.即使已出计划,我也喜欢探讨其他新的方案。( )
B.一旦定出计划,我便希望能依计行事。( )
17.A.认识我的人,一般都知道什么对我来说是重要的。( )
B.除了我感觉亲近的人,我不会对人说出什么对我来说是重要的。( )
18.A.如果我喜欢某种活动,我会经常进行这种活动。( )
B.我一旦熟悉某种活动后,便希望转而尝试其它新的活动。( )
19.A.当我作决定的时候,我更多地考虑正反两面的观点,并且会推理与质证( )
B.当我作决定的时候,我会更多地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并希望能够达成共识。
20.A.当我专注做某件事情时,需要不时停下来休息。( )
B.当我专注做某件事情时,不希望受到任何干扰。( )
21.A.我独处太久,便会感到不安。( )
B.若没有足够的自处时间,我便会感到烦躁不安。( )
22.A.我对一些没有实际用途的意念不感兴趣。( )
B.我喜欢意念本身,并享受想象意念的过程。( )
23.A.当进行谈判时,我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巧。( )
B.当进行谈判时,我会拉拢其他人至同一阵线。( )
三、当你放假时,你多数会
24.A.随遇而安,做当时想做的事。( )
B.为想做的事情订出时间表。( )
25.A.花多些时间与别人共度。( )
B.花多些时间自己阅读、散步或者发白日梦。( )
26.A.返回你喜欢的地方度假。( )
B.选择前往一些你从未到达的地方。( )
27.A.带着一些与工作或学校有关的事情。( )
B.处理一些对你重要的人际关系。( )
28.A.忘记平时发生的事情,专心享乐。( )
B.想着假期过后要准备的事情。( )
29.A.参观著名景点。( )
B.花时间逛博物馆和一些较为幽静的地方。( )
30.A.在喜欢的餐厅用膳。( )
B.尝试新的菜式。( )
四、下列哪个说法最能贴切形容你对自己的看法?
31.A.别人认为我会公正处事,并且尊重他人。( )
B.别人相信在他们有需要时,我会在他们身边。( )
32.A.随机应变。( )
B.按照计划行事。( )
33.A.坦率。( )
B.深沉。( )
34.A.留意事实。( )
B.注重事实。( )
35.A.知识广博。( )
B.善解人意。( )
36.A.容易适应转变。( )
B.处事井井有条。( )
37.A.爽朗。( )
B.沉稳。( )
38.A.实事求是。( )
B.富想象力。( )
39.A.喜欢询问实情。( )
B.喜欢探索感受。( )
40.A.不断接受新意见。( )
B.着眼达成目标。( )
41.A.率直。( )
B.内敛。( )
42.A.实事求是。( )
B.具远大目光。( )
43.A.公正。( )
B.宽容。( )
五、你会倾向
44.A.暂时放下不愉快的事情,直至有心情时才处理。( )
B.及时处理不愉快的事情,务求把它们抛诸脑后。( )
45.A.自己的工作被欣赏,即使你自己并不满意。( )
B.创造一些有长远价值的东西,但不一定需在别人知道是你做的。( )
46.A.在自己有兴趣的范畴,积累丰富的经验。( )
B.有各式各样不同的经验。( )
六、哪一句较能表达你的看法?
47.A.感情用事的人较容易犯错。( )
B.逻辑思维会令人自以为是,因而容易犯错。( )
48.A.犹豫不决必失败。( )
B.三思而后行。( )
七、请回过头去看一看您给每个问题所分配的分数。
现在那些分数应该向下面所显示那样加在一起:
|
A |
B |
|
A |
B |
|
A |
B |
|
A |
B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
|
16 |
|
|
17 |
|
|
18 |
|
|
19 |
|
|
20 |
|
|
21 |
|
|
22 |
|
|
23 |
|
|
24 |
|
|
25 |
|
|
26 |
|
|
27 |
|
|
28 |
|
|
29 |
|
|
30 |
|
|
31 |
|
|
32 |
|
|
33 |
|
|
34 |
|
|
35 |
|
|
36 |
|
|
37 |
|
|
38 |
|
|
39 |
|
|
40 |
|
|
41 |
|
|
42 |
|
|
43 |
|
|
44 |
|
|
45 |
|
|
46 |
|
|
47 |
|
|
48 |
|
|
SUM |
|
|
|
|
|
|
|
|
|
|
|
|
E |
I |
|
S |
N |
|
T |
F |
|
J |
P |
八、MBTI有四个子量表,分别是:
外倾——内倾(E—I),感觉——直觉(S—N),思维——情感(T—F),判断——知觉(J—P)。
以上八个偏好两两成对,也就是说,E和I、S和N、T和F、J和P各自是一对组合。在每一对组合中,比较该组合中的偏好的得分孰高孰低,高的那个就是您的优势类型。如果同分的话,选择后面的那一组,即I、N、F、P。
在E和I 这个纬度上,我认为更接近我本性的是:
在S和N这个纬度上,我认为更接近我本性的是:
在T和F这个纬度上,我认为更接近我本性的是:
在J和P这个纬度上,我认为更接近我本性的是:
你的类型是什么?
通过对照四个维度的描述,你或许已经识别出自己在每个维度上的偏好,取每个维度上偏好类型的代表字母,即可以由四个字母构成你的性格类型,如ISFJ,即内倾感觉情感判断型,ENFP,即外倾直觉情感知觉型。四个维度、八个端点可组合成下表的16种性格类型,你必然属于其中的一种。
十六种性格类型表
内倾感觉思维判断 (ISTJ) |
内倾感觉情感判断 (ISFJ) |
内倾直觉情感判断 (INFJ) |
内倾直觉思维判断 (INTJ) |
内倾感觉思维知觉 (ISTP) |
内倾感觉情感知觉 (ISFP) |
内倾直觉情感知觉 (INFP) |
内倾直觉思维知觉 (INTP) |
外倾感觉思维知觉 (ESTP) |
外倾感觉情感知觉 (ESFP) |
外倾直觉情感知觉 (ENFP) |
外倾直觉思维知觉 (ENTP) |
外倾感觉思维判断 (ESTJ) |
外倾感觉情感判断 (ESFJ) |
外倾直觉情感判断 (ENFJ) |
外倾直觉思维判断 (ENTJ) |
这其中的每一种都将是独特的类型,没有哪一种类型最好,也没有哪一种类型不好,要记住的是,这就是你,具有独特风格的你。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399
心理咨询中心
杏林花开育心工作室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